眼皮重重,心靈枯乾又精疲力盡的情況下,有時要把一行行新細明體,黑字怪獸送進眼裡也許不是件樂事,因為閱讀習慣也得配合情緒與時份。
所以,筆者偶爾就會選擇看繪本與漫畫書,而看漫畫書的選擇每人品味也有異,但故事起承轉合的刺激,總會令讀者旁觀及品嘗登場人物的快樂與痛苦,從而得到另類快感。
只是圖像的即食,並不怎樣耐看,也因此除非愛好收藏漫畫書,否則漫畫的意義,於筆者來說,乃是儲藏多於觀看。可是,即食也有即食的方便,何況《深夜食堂》是另類的漫畫故事,看圖想想背後也能得到另類趣味。
「療癒日本百萬讀者的日常酒飯事,下班後的深夜,總有個地方等待着你光臨」
看看掛在書上的紙條,言下之意,邏輯理解應該就是溫馨滿載,鼓動人心的故事吧。
起碼筆者正是受這標題的誘惑而付鈔的,但不希望看的是什麼愛就是力量根源,愛能拯救世界的"濫"溫馨滿載,也不要看我為她而死,他為我而死的"濫"鼓動人心。
演繹日常,本身你我他都擁有的故事,如何以她治癒人心?大眾的日常有何缺失,而需要透過一冊予以填補?
諷刺是我們購物竟是希望購買他人所甄選後的日常生活,我們到底到哪裡去了?
然而,翻書由14個小故事組成的第一期,總算有個驚喜。
深夜食堂是一所午夜12時營業至朝早7時的食肆,食物選擇不多,但只要顧客要求,店主可盡力做菜,而由於營業時間是夜深,光顧客人本身的職業已是非主流,包括黑道,妓女,拳擊手,酗酒人士,成人電影工作者等等草根或街角一隅的大小人物。
故事的發展就是食客間或店主互相交流的故事,而他們的平凡故事,假如以主流漫畫情節看待,可說是既沒有高潮起伏,又沒有什麼劇情張力,加上畫工有意不怎樣華美與線條笨拙,卻嬴得日本漫畫大獎,單行本除了突破百萬冊外,更二度被改編日劇(註1)。
日劇版的深夜食堂已推出續集 |
深夜食堂中和食的close up拍攝,那種溫度的傳遞拍得十分和諧舒服。除了把平民級的和食拍得令人垂涎外,更會介紹食物的煮法作為每集的結尾,相信十分適合一眾女士收看。
光顧深夜食堂的食客,背景各異,平凡人ABC瞬間各聚攏一起,撇開心懷,邊吃邊聊,五臟溫飽後,離開食店後又繼續各忙各生活,如是者客人進進出出,生活難題並不會因為一次與陌生人相會後得到解決,席間也沒有宗教領袖啟迪智慧,助人撥開雲霧。而是深夜食堂所營造的另類親密空間,雖不會因為某某派了勤工而全場掌聲雷動;也不會因為某某的女兒因誤入歧途,大吐苦水而拿出個熱心出言安慰,一切無聲勝有聲, 食堂就是等候一天生活結束的你的光臨,食客無聲聆聽你的苦樂,食堂空間狹小,卻無言為你應援,一餐定食百般滋味, 食堂成了一班市井平凡人在街邊暗角展現生活片段的場所,雖沒有什麼值得落墨銘記,卻是一批平凡人活著的證明。
筆者買了首期,故事人從沒有流露大悲大喜,卻有很多成人世界的世故刻劃滲入其中,描寫不顯然易見,而是人間的那份大無奈與小快樂,等待排解的心靈慰藉,每人心底處都希望有所深夜食堂等待你我訴說喜怒哀樂。
著書人是現年50歲的安倍夜郎,50歲所創作的故事多少展現了個人的閱歷,否則每個單元故事的不同食客刻劃,也許不能順應而生,世故的人物描寫,極需讀者在寂靜中觀看才可領會,否則故事筆鋒的收斂與無奈只會隨着吵雜聲而打了折扣,深夜食堂的背景有意設於夜深,也許就是有意營造那份寧靜感下,每人能反思回望自己吧。只是每回輕描淡寫的故事,表面著實看不出乾坤,細嚼慢嚥即可感受寫畫人的用心與弦外之音,再透過空間與食物,展現那些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化學關係以成的無限可能性。
只是2x歲的筆者感受50歲的創作,中間的缺乏,閃失與遺留也許太多,著實要攤在時間河流裡認真體會一番。
次回 《Persepolis:我在伊朗長大》電影與漫畫原作 (希望看得切....)
Text:Joseph
Pic:Internet
星期二於vapin發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