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關Art Form,電影語言
- 有關對藝術之堅持,不論是狹義之Artist(演員),以至廣義之Artist(藝術家,或創作人)
題外話: 依家見到劇照都想起唐英年... |
(1) 有關電影語言
導演哈札納維西斯表示,有聲電影出現,讓電影敘事發展停留在一九二七年。「我會籌拍這部作品,是覺得默片電影結束得太早、太快了,如果有聲片晚十年出現,會留下更多偉大的電影作品。」
默片美學範圍廣闊,例如有我們未看過也聽過的差利卓別靈的雜技式喜劇;以剪接為靈魂的蘇聯蒙太奇;一戰後動盪德國的表現主義等......有心探究的話,會發現著實跟Modern Art息息相關;“星光夢裏人”則示範了默片的電影語言如何表達情感, 片子劇本簡單,支撐整部片不盡是欲知後事如何式的劇情(本片劇情著實簡單),而是人情。
畢竟導演乃有聲片時代的人,節奏上比大部份默片的拿揑更加準確,亦照顧到初接觸默片的觀眾,盡量拍得更有影像感,節奏明快。
默片因聲音的局限,於寫實方面無法跟有聲片比擬;但於寫情方面則各有千秋,舉個例:一方面,要表達“我愛妳”,盡在不言中似乎更妙,此乃留白;另,有時情感確實非筆墨所能形容,實不能言明。
有關默片美學,希望透過介紹以下片段能令讀者有更深認識。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5QBUGClG5UM&list=UUcOvO9EjfnXvv-1cNrHfjuw&index=3&feature=plcp
片段來自1931年一部法國有聲片Le Million,看過“星光夢裏人”的讀者應會知道這是有聲片剛剛起步的年份。
這片段講述男女主角因誤會而追逐,誤入即將開演的舞台上,布幕升起,演員入台,男女主角被迫留在布景板之間,劇院經理緊張得打手勢叫兩位勿出聲,本來一部有聲片就於這幕插入一段上乘的默片。
二人於布景板中(他們也成了布景板),零對白,假樹,假花,假落葉,假雲緩慢飄過遮掩假月亮,組合一起竟是充滿詩意,美得令人心醉,或引用著名影評人四維出世語:瞬間的永恆。
總結有關Art Form,筆者尤其記得兩位主角如何發現自己:女的從菲林,男的從油畫。
(2) 有關對藝術之堅持
Sunset Boulevard (1950) |
事實上,當時如“星”片男主角般不看好有聲片的大有人在,不少著名演員及導演反對有聲片,堅持默片乃最佳的表達模式,其切入點顯然從藝術角度而非市場角度。
1950年有聲片"日落大道(Sunset Boulevard)"對此有深刻的描寫,講述過氣女星執迷於以往的默片演法,堅持藝術原則下終落得精神錯亂痛苦收場。
現實中,知名的差利卓別靈亦為路線鬥爭所困,其默片代表作City Lights及Moder Times創作於有聲片風行之時,除了節奏愈加明快,不時配以動作(一如“星光夢裏人”),以及卓別靈親手編寫配樂,究其成功原因卓別靈委實是一位憑一人之力足以支撐整部默片的天才。
而對比起來,“星光夢裏人”只寫其堅持默片商業上的失敗,而藝術上不置可否(只感動了某人),再未於藝術堅持上多發揮,而結局是男主角領悟到好漢不吃眼前虧,擁抱有聲電影。
這代表荷里活的價值:電影是商品,將有票房的電影定義為藝術。本片得以成為本屆金像獎大熱,在於影片向自己致敬,在於將荷里活包裝成藝術的代言人。
筆者不懷疑導演對電影藝術的執著,否則也不會冒風險開拍一部默片。本片影像精煉,情感真切,唯稍向荷里活獻媚,只能說是現實考量,瑕不掩瑜,能以陌生的默片方式吸引今日的觀眾投入,實為罕見。
最後,希望3D不會取代2D。
文:cheng ka wah
================================
廷伸閱讀:若有對默片有興趣,以下是當代觀眾較易接受的入門影片,有機會詳加介紹:
神女 (賣點:阮玲玉)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CPvgggZIhA
The Unknown (賣點:愛情,變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1fgQ6TaYgg
The General(賣點:動作,喜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b24wqhy0Zo&feature=watch-now-button&wide=1
Sherlock Jr.(賣點:潛意識,動作,喜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Rwl8OpUbWU
City Light(賣點:差利卓別靈)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ivhDJRXCU4
Modern Times(賣點:差利卓別靈)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UQ7hBGPZ0
Metropolis(賣點:鉅製,科幻)
http://www.youtube.com/watch?v=2bDsVClW2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