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跟個人、跟智能的關係在那? |
當我坦白說沒有用 I phone 或任何smart phone,用的是一個舊得說不清型號,只有和弦聆聲和FM radio 接收功能為賣點的次世代手機時,朋友們強顏歡笑,嘖嘖稱奇的反應,我是明白的。
現代生活中,smart phone 已經不是流行與否的玩物,而是生活必需品。它的普及程度就好比家中的水杯;水杯、飲水、生存的關係。
(如想理解更多有關crborg theory, 這是不錯的短文:
http://electricliterature.com/blog/2010/05/11/cyborg-theory-cyborg-practice/)
Neo(肉身)正在連接Matrix (插條lan 線入個頭後面的裝置) |
數據化的NEO 能在Matrix 內"生存"及與人一樣活動 |
Johnny 正在想辦法匯出資訊(靈感可能來至電髮) |
押井守主導的電影版第二集《無邪》(非常深沉、嚴肅、恐怖) |
更重要的一份Cyborg參考文本來至日本動畫《攻殼機動隊》,當中的機械人偶變節殺人的故事不是我想提的重點,而是當中的人物設定令我對科技的理解多了一重要的概念。
義肢。(故事的主角是一個全身裝上義肢(故事中稱為義體)的強化人類,最後成為警察部隊對抗壞人。)
若我們以義肢作為比喻看今日的smart phone(連同網絡功能),它們足可視為人腦的一個分支,支持著一部份人腦本來要處理的部份。最明顯的是記憶。如我們有I phone無需認路;有I phone無需要記算式;也無需要記著歌曲旋律,打開一個I phone app, 讓I phone 聽聽一套未知的音樂,I phone 自動辨識到歌曲名稱,歌手名稱、唱片資料以至直接消費。網絡(更準確的應稱為資料庫(data base))如此透過手機代替了部份人腦的功能(又或者成為大腦思維的外伸部份, 如我思考問題時會想到Iphone的某些運算功能)。人們依賴這些功能及以它為基準變化。這跟cyborg 的分別在那 ?! 或許我們的現實相比動畫中的探員,無時無刻都以深奧艱澀的名人語句作交談(腦袋連接了網絡),開口埋口都是哲學理論、文學精句;又或跟Neo一樣在彈指之間學會所有功夫招式,甚至在槍林彈雨之下download 直升機操作menu,之後開直升機逃走等帶科幻的情節還有一段距離。正在用smart phone 的朋友也不必太擔心,也請勿怪我危言聳聽。
但請多設想一下自己有多依賴 smart phone。正在用smart phone 的用家,有否因為失去了smart phone 而感到焦慮不安?又有沒有因為smart phone 而跟人接觸少了 ?!
它是義肢,還是工具只是一線之差。這條線也正在變得模糊。
文 : Reds Cheung
Reds Cheung: 畢業於視覺藝術院和文化及宗教研究系,現為獨立視覺藝術工作者。
由創作到生活都希望保存多樣性及批判性。
逢星期四於Vapin 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