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
請想像一個橙。
對,就是你每日在家都會吃的,圓形、橙色、時甜時不甜的東西。
然後你想像自己拿一把刀切下去。
你會切在兩片橙肉中間,得到兩邊共4個月牙形的橙肉。這,就是我們所知道的藝術。
現在,請想像另一個橙。
然後把這個橙打橫──圓形是沒有所謂的「打橫」,但橙是可以打橫的。I know you know what I am talking about, right?再一刀切下去。你會看到由10至11片橙肉所組成的10至11個小三角形。這,就是我們以為自己知道,其實不知道的藝術。
兩邊共4個月牙形的橙肉 -- I know you know what I am talking about
我的個人藝術背景是(理論上):學院出身,進而修讀理論,現職藝術相關工作。如果我拿著一個叫「藝術」的橙切下去,我會看到藝術教育問題、藝術推廣問題、本土藝術問題、藝術工作者人工問題…等等,全寫在那兩邊共4個月牙形的橙肉上。然而,如果我請來一位退休後一心研習書法,愛好中國文化的老先生來切橙,他可能會看到中國書晝在香港的承傳薄弱…等等。事實上我除了「等等」也寫不出甚麼,因為我根本看不通一位與我藝術背景相異的人,對香港的藝術有什麼疑問和期望。我們面對的藝術就像橙,慣性地切開時,只會看到自己的「那一片」。而事實上,藝術的橫切面可能比我們想像的複雜得多。局限在自身的視中,模索不了事實的全部。而更多時候,我們會以為自己所掌握的是最重要、最需要宣揚,把別人所理解的藝術抹煞。
那,為什麼作為一個橙的其中一片,我們需要思考整個橙的問題?
我的答案是:因為有西九。
有關整個橙的問題
西九讓人頭痛是事實,然也逼著大家一起去處理香港人對「藝術」及「文化」的觀點。一位普遍市民會期望「藝術」「文化」在他氐活中帶來什麼影響。更甚者:如何把香港的藝術文化梳理好,把一直找尋的「香港」整理出來。因為你會發現,每片橙肉的大小差不多,擁抱各種文化藝術觀點的人口,也許也是不相上下。若文化藝術政策的頭號事項,是要把「文化藝術」推廣出去,就必須處理「對面那片橙肉」,也就是一些對「文化藝術」抱有與「主流」[1]相反觀感的人。我敢說:來自學院的人有福了,因為西九是他們的。此處所指,並非以為文化藝術工作者真的可以在西九中大有利益(這種事只有商家會笑到最後)。而是我們身處討論的中央部分,我們還是有機會參與其中,設想自己的需要。我們懂得,也被吸納到這個系統之內。對其他「普通人」而言,他們欠缺了一個「整理香港」的機會。
有關博物館、文化工業的政治意義,我沒深入讀過。但可以想像一下:一伙人共同養一隻狗,最大聲最有權力的人就可以為小狗改名。面對混沌未清的「香港文化藝術」,以及不知就裡的香港人,誰命名了香港藝術,香港藝術就會怎樣走下去[2]。
到底「香港」這個橙是大橙、小橙、金山橙,我們還未摸清。比較肯定的是:這個橙有點凹凸不平、邊大邊小,沒有人理會了好一陣子所以有點爛。如果將來有藝術局或文化局,well,信不信由你,我們要找一個懂得「橙」的人。要找一個懂得把橙打橫切──之後! 有魄力處理這個大爛橙的人。
如果不是欄的,發條的又怎樣?
梳理香港的藝術狀況,最後得出一個橙,這算是一種創造過程嗎?
But anyway,承認了自己只是10至11片橙肉的其中一片的其中一粒,我覺得好過多了。
Ps: 如果你不明白我的想法,可以嘗試讀完這份「西九文化區第三階段公眾參與活動-M+ 小組會議(本地視覺藝術家)」會議記錄。前兩天Reds深夜傳來,我倆邊讀邊笑樂了一晚。當然,又是笑中有淚的。我是強力推荐大家一讀,好等 Reds不要感慨只有他會讀這種文件...
文: JoeGo Chan
JoeGo Chan: 學萬樣事情,通萬樣道理,努力學習,天天向上。
逢星期一於Vapin 發表,最近經常欠交
[1] 誰才是主流? 我還真不取下定論。
[2] 正如過去加在香港藝術上的「私密」、「冷感」、「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