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23

仰望哲古華拉 CHE GUEVARA (上)


古巴貨幣3披索上印有古華拉的肖像,他是古巴共和國開國功臣的其中一人。
古華拉又名哲.古華拉。哲(CHE)是西班牙語「喂,老友」的意思,乃是同伴間的暱稱,這也是古華拉加入古巴遊擊隊後的名字。最近閱畢哲古華拉39歲的短暫一生,螢繞心中久久揮之不去,遺憾趕不及於那個年代出世,只能以傳世的文字知悉古華拉這人,但也絲毫無損筆者對他的仰望與敬意。

說起哲,受港人熟悉的應是電影《哲古華拉少年日記》,與那名頭髮長的議員。而《哲古華拉少年日記》一直是筆者最愛的電影之一,改篇自哲古華拉的旅行扎記,官方名為《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講述哲古華拉在上世紀50年代花了8個月時間遊歷南美的真實故事,也因為這段啟蒙旅程,為日後的革命路埋下了種子。


依旅行扎記所寫,古華拉與友人艾拔圖只以一輛半死不活的摩托車從阿根庭出發,一路上不文一名。所到之處除了騙吃騙住外,也調戲當地的婦女.更全職吹大牛,以自己的醫科生的學歷背景 (旅行時未畢業 )投稿給當地報社,說古華拉醫生與艾拔圖醫生是為了消滅世紀末的絕症而展開旅程,一路上已治癒好三千人。憑着這份見街報導,繼續解決衣食住行問題,當然所到之處更是受人歡迎。荒唐之舉未算荒唐,古華拉更曾於收留他倆的陌生人的屋簷上大號,理由是肚子
劇痛難當必須即場解決,雖擔心收留人翌日發現,但他倆裝傻就溜之大吉了。書中前段多有二人組對食與住的欲望,展現了兩人的機智解難。及後,摩托車盛着兩人愈走愈遠,車痕似是刮走了心中的一點什麼,為兩人帶來了心靈的轉變。

總的來說,《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 也就是一本關於生存的文字記錄,往後隨着旅程的深入,文字也變得深沉及滲透了憐憫心,目睹從他人身上傳來的苦難與痛楚,撕裂了古華拉年少時波希米亞式的人生觀,重視人類的尊嚴,體恤弱者的心胸,信守心中的良知。那種因閱歷的改變也改變了一個人視點的文字記錄,也因為一個人的改變而震盪了世界。當中的決心、信念與往後的堅持,又豈是一個「我明白」就能了解古華拉對人性及愛的信仰與守望?

旅程中古華拉曾探望痳瘋病人。當地醫生與痳瘋病人一起為古華拉慶祝生日時,古華拉曾舉杯為南美洲的團結理念而乾杯,坦然希望各土地人民能打破地方狹隘主義。想不到從這一席感謝話語中,古華拉回國後的一生時間,只曾逗留自己的故鄉阿根廷不足兩星期,畢生即以革命之力嘗試解放受難的群眾,也因為這願望與理想,註定了換下他活不久、活不長的結局。

全文未完

Text:Jose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