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哲與卡斯楚 |
被視為認識哲的紀實電影,即可看作緊接《哲古華拉少年日記》二部曲的《Che: Part1 古巴革命紀實》與三部曲《Che: Part2 玻利維亞日記》。
兩章分別寫下哲奔走革命的一生。故事冗長,不在此介紹,只分享一點關於哲的品格與行為。
![]() |
《Che:Part1古巴革命紀實》 |
![]() |
《Che:Part2玻利維亞日記》 |
哲本身是阿根廷人,卻在28歲時遠赴古巴參加革命,到他國替人打仗,力求從美國人手上奪回土地。這是他堅守曾說南美團結的行為體現。
革命苦戰三年,革命軍終推翻由美國統治的古巴。從此,北美與南美的中間位置,即突兀出現了一個細小共產國家,可說既傲骨又帶點囂張(起碼當時美國人會有如此想法)。而這時的哲本可享受權力、富貴與女人,官任古巴的銀行財長,卻廉潔得令身邊同袍感到可怕。他個人永不開空調、不准妻子用他的公務車買菜、過的不是奢華生活、吃的又不是什麼佳餚美酒。從曝光的照片中清一色都是橄欖色軍服與貝雷帽,個人紀律之高令人刮目相看。討厭官僚的他,曾批評辦公室人人都緊閉大門以保持室內清涼,而非向大眾敝開大門。
![]() |
古巴所發行的鈔票中,可看到Che的簽名。哲成了銀行總裁須學習行政管理, 每天上午八時就出門,下班後又召集一班財經專家討論到凌晨二,三時,猛讀工業與經濟學知識。 |
他喬裝成老翁進入玻利維亞與當地遊擊隊匯合,改名「雷蒙」(Ramon)避人耳目。但由於玻利維亞人未能團結,遊擊隊散慢,敗露自己行蹤有餘,成事不足而惹起了美國CIA的察覺與圍剿,加上受當地居民出賣,行軍11個月後即告全軍覆沒。
哲苦在哮喘病發作下,被美國CIA生擒,死前衣衫襤褸,體型瘦弱,只以碎布包裹雙腳,可見玻利維亞遊擊戰的辛勞把哲折磨到不成人型。美國CIA活捉哲,喜不自勝,經確認後當下槍決並斬下其雙手,對傳媒公開哲的死訊後即有意隱藏屍體,到90年代中期才被人尋回遺骨,供人立像懷念。
![]() |
電影劇照 哲在玻利維亞遊擊戰失敗,死前衣衫襤褸,體型瘦弱,只以碎布包裹雙腳 |
![]() |
哲的日記本後被輯印成書,名為《玻利維亞日記》 |
哲在軍中更設立臨時圖書館供隊員閱讀,希望改善戰士們的質素,並教授其他同志革命的理念、透過授課分享知識等等,更寫下遊擊的每天生活。後世從他的文字紀錄集結成書,名為《玻利維亞日記》。日記最後一篇以「行軍已有11個月,情況不複雜,頗有田園風味」作結,感覺似是旅程剛開始的口吻,然而那時隊伍早已潰不成軍,遠死期不遠。
全文未完
Text:Jose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