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22
不要離我太遠 -- Lomography LC-Wide
無事亂翻照片,多多少少總會發現從沒注意到的事。或發現原來不在意間附近小店關了一間又一間都變成連鎖經營;周圍舊宅變成高樓,裝潢美渙卻死氣沉沉;或會想起原來和舊情人到過哪裡遊玩,再驚覺自己從前比現在英俊多了。
由於底片和沖晒好的照片體積不小,收納好以後難以隨便翻看,因此筆者習慣把拍下來的菲林照片都掃描好分類存檔,先按相機型號再按日子排好。這回亂翻,又發現了無聊瑣事:事緣筆者發覺從自己開始拍攝之始,拍得最多膠卷的相機竟是台去年才發佈的,一台輕便廣角相機 LC-Wide。自兩年前收到第一台試產原型機以來,它大部份時間都在筆者身邊,拍攝卷數也早以要用三位數去計算,細心想想原因,便在這裡分享一下。
相信許多朋友都聽過以下的引述:「假如你的照片不夠好,那是你走得不夠近。」這句說話,引述自著名戰地記者羅柏.卡柏 (Robert Capa)。
這是筆者剛接觸攝影的時候已經聽過無數遍的「攝影名言」。和大多數人一樣,筆者是從單鏡反光機開始攝影的。那些時候對上述羅柏.卡柏的「攝影名言」總是聽過就算一笑置之,大概,是那時候沒有真切感受過吧。一般使用 50mm標準鏡頭,一米的距離已經足夠拍半身人像;用 35mm鏡頭拍全身照,都起碼要跑到三米開外。這些都是物理限制,還有甚麼走得夠不夠近的問題?羅柏.卡帕是戰地記者,說話大概針對戰場上的情境而言。對一般人來說,大部份時間「拍得不夠好」,怎可能是「走得不夠近」?直至第一次試用 LC-Wide 的 prototype,才強烈的明白羅柏.卡帕的話。假若走得不夠近,再加上 17mm 的超廣角,拍下來的一切只會像離你很遠;這種遠,非單指視覺感上的遠,還有拍攝者與被攝體靈魂的遠。
使用超廣角鏡頭的一個好處,是讓你走進一個有別於一般攝影的實質拍攝距離(actual photographing distance),筆者稱之為「超越警戒線的距離」。如上段所述,對人的攝影的距離一般由一米至三米不等﹣﹣即是35mm/50mm鏡頭拍攝半身至全身照的距離。
假若你在這段距離舉機拍攝,對方很容易(有意無意的)對照相機作出警戒 (alert),無論他們是否知道你正在拍攝、或與你認識與否﹣﹣這是因為大家都習慣了在這特定距離之內被攝。假如你走得更近如0.4米,0.6米拍攝,許多時候被攝者卻變得更為輕鬆,或遲疑了那麼一刻才作出警戒反應﹣﹣由於拍攝者在超越了他們認知的距離中出現。
在比一般距離更遠的地方拍攝,照片看起來容易像偷窺;相對地比一般距離更近去拍,就容易得到像「進入了被攝者的世界」的視覺元素(當然拍攝距離以外,最關鍵還是涉及拍攝者如何處理和被攝體的關系。在這裡,只單就工具能作出的視覺元素作討論)。這台外型小巧低調的超廣角輕便相機,就因這樣而令筆者深深喜愛。而談到小巧低調的外型,就正涉及另一個能否拍得好照片的關鍵:拍攝者和被攝者的無形距離 (virtual distance),意即拍攝者與被攝體的關系。
在使用LC-Wide 以前,筆者並非沒處理過 17mm 的視角,反而 Canon EF 17-35mm 正是筆者少時裝在單鏡反光機(EOS 5)上最長時間的鏡頭;那時候,是從沒想像過一個不同的機身會為照片帶來這麼大的影響。直到大量使用輕便相機如 LC-A、Rollei 35 等抓拍,才意會到相機的外觀、尺寸其實都影響照片(被攝體)極深,這點也是啟發筆者要開發 LC-Wide 的原因之一。
相較於「走得不夠近」,另一個拍得不夠好的原因出自「不自然感」,即拍攝者與被攝者靈魂上的距離。不自然於街上被攝者總發現你舉機拍攝時對偌大一台照相機的警戒;不自然於你抓攝時害怕被人發現,畏懼感跑進了照片內;不自然於朋友們在你「專業」的相機前總不能寬容。初時總覺得是自己「攝影技巧」的問題,到後來卻發現那是自己「選擇拍攝工具的慧眼」出了錯。
大部又夠酷的單鏡反光機原來只能讓自己看起來專業一點,卻在不覺間為自己和被攝的朋友之間製造了距離;同時偌大的機身和清脆的快門聲,又成了街上抓拍的困擾﹣﹣每按一下快門都招來他人的注目。這點,也正是大部份熱衷於抓拍、街頭攝影的的人追求更小更低調的機身的原因。縱使是備受喜愛抓拍者推祟的徠卡相機,有時多少都會因為某些被攝者對其「高貴」價值的認知,而拍出多少帶上不自然的表情和姿態。在攝影師本身以外,攝影工具作為被被攝者解讀的符號,原來亦影響拍攝結果至深。
試想像你正在和好朋友聊天,聊到酣處你想為他/她拍張照片,卻要退到一米以外;或拿起偌大一台單鏡反光機才能拍攝是多麼的破壞氣氛。LC-Wide,正在這兩點上讓人拍得非常舒適。
再一次引筆者很喜愛的 Olympus 相機設計師米谷美久的話:「假若有台相機你很想要,而市面上沒有,便去把它造出來。」在 Lomography工作的這些年來,LC-Wide是讓筆者有最強烈這種感覺的一台照相機。
go close, or go home.
圖/文:Ron Lau
--------------------------
Ron Lau - 現從事碩果僅存的菲林相機研發工作,希望每天都多看新物事
逢星期二 VAPIN 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