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28

盛夏涼品 — 荔枝三味


一向不是很熱衷於荔枝,某程度因為太容易得到,小時候母親總有朋友一籮一籮地送來,而且我在懷疑自己的味蕾比以前敏感,開始懂得欣賞每種食材的味道。見素食朋友在今年一出荔枝之時連吃了好一段時間,頓覺荔枝是重要的季節水果,對此改觀後自己的口味也變了,而且荔枝在我的生活裡牽動了一些故事,它已成為了這頭半個夏天的紀念品。其實口味改變也不只今年夏天的事,倒帶一想,學習永續耕作改變了對多種食材的觀感,亦對很多感覺平平的食材大大提升了好感度。容我逐一說明:
 
豆角 (夏季) ¾ 以往一點好感都沒有,但依然會吃,自從親手打理過豆角,眼見作物容易蟲蛀,長度參差,而且被蛀的、不夠長的、老了的都不能拿出來賣,只能留下生產者自用,就覺得市場上的豆角很珍貴。由此,這東西突然顯得很甜很可口,成了夏天常菜。

西蘭花 (冬季) ¾  和椰菜花是我討厭的蔬菜,但自從吃過馬寶寶出產的西蘭花,冬季時每星期都要去農墟買,原因是市面所售賣的那種西蘭花不好吃,令我多年誤會西蘭花。 

椰菜  (冬春季) ¾ 讀小學時,媽媽在上班前會煮好午飯讓我和妹妹回家吃,通常鑊裡會有預先炒好的菜,為避免深綠色的菜放太久會變黃,所以很多時候都是椰菜炒甘筍。而這個椰菜是早上炒好然後一直被蓋著至中午我們回家再翻熱的,那種長時間被蓋著而生的濃烈椰菜臭味畢生難忘(不是酸餿味)。現在知道,那是椰菜品質和烹調處理問題,好的椰菜生食是甜的,而且任何蔬菜被困在空氣不流通的環境內都會失了靈魂。

節瓜  (夏季) ¾ 以往節瓜永遠跟冬菇五花腩一同炆,然後吸盡濃濃精華取代它本身的淡味。今年一次都沒這樣吃過,只有學著朋友Becky用冬菜去煮,清甜得久不久就想吃。

西瓜  (夏季) ¾ 多年從沒好感的水果。有一天,在炎熱的田邊被款待了迷你紅西瓜和黃肉西瓜,在那情境下吃,好像人生第一次接觸西瓜,從未如此清爽甜美。

接連重新認識食物,方發現我們一般吃的食物品質平平,甚至不太好,而且因為售價便宜,無法令人傾慕。有機蔬菜不一定比常規蔬菜好味,個人經歷所得,久而久之,菜餚上除了調味品的味道,你還吃得到瓜味、豆味、菜味……又或者可以這麼說,因為有機產品價格較高,顯得較珍貴,吃時特別用心,以賞山珍海錯之心細嚼,乜都好食D。重要的不是好味,而是味道。

夏季是一個認識食物味道的好機會,天時暑熱食慾不振,只想吃一口清爽,沙律冷盤都是不用耐煮,調味又輕手一點,最易嚐食材味道。涼品除了消暑,也需補水,水果正是兩者兼得。這次幾道菜沒額外下調味料、沒下火烹煮,以荔枝本身的甜來調味。


荔枝三味


荔枝青瓜沙拉
荔枝、青瓜雪凍,青瓜用削皮器刨成薄片,直接在上面剝荔枝、去核,讓汁液流到青瓜之上,最後把荔枝一拼放進去就立即襯凍食。
(青瓜要很薄且讓它吸飽荔枝汁)



荔枝清酒
剝幾粒荔枝,去核,加清酒(用燒酌都好,酒精度更高)雪一晚,酒太濃就加冰或梳打



荔枝冰
荔枝去殼去核,冷藏成冰隨時食


食材售點:
荔枝(桂味):$16/磅,成記鮮果/旺角亞皆老街2B(朗豪坊後兩條街)/本地

-

文、煮、攝:Sum Wing Man (現自由身,專注學習生存與生活、善用資源,練習用最少的錢而活得好;閒時打雜工維生。)
逄星期六於VAPIN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