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28

童心之力:〈天堂的孩子 Children of Heaven〉

對於中東世界的認識與印象,除了近十年媒體經常出現原教旨主義一類的詞語外,撇除了嚇壞人外,就只剩嚇死人的片面標籤。
依早前新聞所示,2012的倫敦奧運會的參與國中,伊朗表明由於奧運的5環含有褻瀆宗教的含義而斷然拒絕參加,國際舞台中覓不見中東,此為「看不見伊朗」的其一。
伊朗核問題則是筆者認識中東的第二個關鍵字,什麼會談破裂,什麼得不到共識,什麼六方會談僵持等等。情況就如一提起北韓,除了數得出個鄭大世外,就只有人造人19號與他的核武般既單薄又別無其他Icon, 此為「看不見伊朗」的其二。
而英屬香港至現時的特別行政區,主流都沒有伊斯蘭教的滲入,對別國認識確實乏善可陳。除了尖沙咀設了所清真寺外,這也許已是部份港人認識伊斯蘭教的全部。

那麼,今日可以說什麼?

〈天堂的孩子 Children of Heaven〉(1997年)
幾年前看一套名為〈天堂的孩子 Children of Heaven〉(1997年)的伊朗電影,她是首次也是唯一一次伊朗贏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作品。作品也令自己了解到地球遠方的人們把生存的命題發出了精彩的吶喊,伊朗也不是一席完全沉默與嚴肅之地。

〈天堂的孩子〉故事中,主角小男孩阿里在一所貧窮家庭出身,爸爸篤信伊斯蘭教之故,每星期都要為宗教奉獻若干時間為敬拜準備,也因此,整個家也擠不出多少金錢來,阿里與妹妹也對自己所擁有的十分珍而重之。可是,一次意外阿里弄掉了妹妹的鞋子,以致兩兄妹需要以同一雙鞋進出學校,鞋子交接之急與趕,除了要避免爸爸的責備外,也得在上課鐘聲前跑往學校,隨着校方發現阿里遲到次數日益嚴重,恐有被退學之嫌,加上失鞋的意外早已令妹妹不快,這也構成阿里的雙重壓力。
阿里與妹妹
一次偶然機會下,學校舉辦馬拉松比賽,冠亞季軍的獎品各不同,季軍是一雙波鞋之故,已足以令阿里無視冠亞軍的吸引,旋即飛奔報名參加。比賽之日,阿里依舊穿起那雙一鞋兄妹兩人用的鞋子上陣,並且拚死完成賽事,因為支撐自己的是妹妹何等需要一雙鞋子的信念。
可惜最後從一群壓線的跑手中,阿里卻贏得他根本不肖一顧的冠軍,臉上淌下的汗與淚,旁人為他歡呼送暖,心中的苦與茅盾卻只有心自知。結尾妹妹無表情凝視哥哥,哥哥則把雙腿浸在水池中,舒緩跑到破皮的雙腳,電影也在兄妹的無言沉默中垂幕。


阿里雖奪冠,片尾卻在無言沮喪中落幕
第一次看〈天堂的孩子〉時著實想不清為何阿里的苦心,卻成了「光榮失敗者」, 是否應歸咎於命運作弄人呢?誠心努力,汗流滿臉也得換來一個痛心的C-,這豈非違反好心好報的信仰嗎?這話雖未必是恆常,卻是行善的雋語。但想深一層,自己也是以成年人口吻說成年人故事,被冠軍所賜予的光環收窄了善與美的真摰。
成人所設的冠亞季光環也許是童心不衡量也不熱衷的單純物件,名銜與實用不相稱的思維令阿里無心周旋那些勝敗的單詞,沒有精密計算,卻有盡心盡意的勇往直前,對妹妹的抱歉,對自己出言的承諾與承擔,著實反問無數你我他。吃奶的力跑畢全程,希望以自己的努力換取一雙鞋的純粹與真誠,卻諷刺兼且無奈地給冠軍「褫奪」,如斯的奇異安排,伊朗導演可謂用心良苦。

阿里會在一場長跑中頓感真實遊戲的法則,成為一位「成年人」嗎?
對妹妹失信的抱歉不是一個光榮冠軍可以得到原諒,只是阿里的盡力,以及在祝賀聲中無言與酸澀的淚水,又有誰與之共感共嗚,去為他送上另類的掌聲?


題外話:
透過奔跑展現故事主人翁的心靈與性格,這在眾多創作中都能覓得蜘絲馬跡,這是十分有趣的共通。跑直指個人意至與戰意背後的信念。故此,「奔跑」在眾多故事世界中也展現了很多美事,跑也可以跑得很Artistic。


〈Forrest Gump〉 1994年
Jenny:「Run! Forrest ,Run!」
只管向前跑就是了,因為人生就像一盒朱古力,你永遠不知道你將得到什麼


〈千年女優〉 2001年
尋覓奔跑千年,也想與所愛的人相見


〈穿越時空的少女〉 動畫版 2006年


穿越時空的少女〉 真人版 2010年
「Time waits for no one」
由小說到動畫至真人版已被翻拍了無數次的戀愛作品
末段的奔跑畫面可算是全片的點精,點題把握時間


〈同一屋簷下〉1993年
退役跑手達也為了堅守保護妹妹的承諾,抵受腳患的劇痛,一拐一拐跑完全程馬拉松。
相信無數觀眾都曾為這幕而淚流,心中為達也吶喊加油


〈天堂的孩子 Heaven of Children〉 1997年
阿里希望以賽跑季軍所附奉的獎品球鞋,補償妹妹的失鞋
70年代楳圖一雄所寫的知名漫畫〈漂流教室〉,時空摺疊下,小學生高松翔與同學誤入有如世界末日的異世界,作者也是寄望在絕望與黑暗的世界下,只有孩子善良清澈的心才可開拓新世界。遠東與中東,宗教觀大相逕庭,可是孩子明亮的心卻是普世價值,超越語言的共同禮物。

但願性善不是孩子所獨有。


Text: Joseph
Pic: Internet
星期二VAPIN發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