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27

愛的溢與瀉《續 在森崎書店的日子》


得知《森崎書店》的續篇在台灣11月初出版,苦在香港靜靜等待,骨子裡卻是急得出了煙,摩拳擦掌,有像一位餓扁了三千年的修羅,要返回人間討吃四寶飯般猙獰。可見筆者對故事的續篇是多麼的引頸以盼,由衷期望能重遇森崎書店伸延的人情溫暖,站在文字的世界地平線上與角色
共鳴共感、聆聽文字間的竊竊私語、享受角色間的話語交流,把自己的大半部份沈浸在作者細膩、輕盈的筆觸與落墨,知覺追逐中還原那份真摰與動心。

閱讀《森崎書店》時看看又想想,已抹去了自己在時間中往返的既然,這體驗可說是最佳閱讀與聆聽心靈的過程。經歷一場時間旅遊,光是思與想,似乎已可令自己跳得更高更遠,能夠到達什麼、觸及什麼、想望什麼。這是續篇《森崎書店》的實力,也是作品所能傳遞的溫熱,熱切卻不激烈、動心卻不煽情。故事的垂幕,更令筆者劃下了淚水作回應,相信是感激的無聲回饋吧。

多年前,朋友贈予《最後14天星期二的課》。這書早已束之高閣,打進了一處宇宙空間,埋在家中書櫃的一角暗然發呆。卻仍記起故事裡,到了餘命之末的墨瑞教授與作者道別時的說話「不相愛人即死滅」。這話儲藏在海馬體的某個經緯點上,想不到閱畢《森崎書店》後,再次記起了這說話。當然那時閱書以淚翻頁,所以記憶深刻。

然而,「記憶」卻是《森崎書店》的續篇牽引故事發展的重心。
------------------------------------------------------------------------------------------------------------

續篇設在第一期的3年後,貴子仍舊想念為她洗滌心靈、位置神保町書店街的森崎書店,那裡有她熟悉的書友、舅父與嬸嬸。舅父仍舊說話多如雨下,各書友奇怪,卻令貴子回味無窮,這一份的回憶,是她在人生底谷中,從書店中得到的心靈果實。當時的貴子以一位外來人的視界進入書店,古書散發出一股霉味,自己又是一位讀書新鮮人,對書店街與其連帶的所有都抱有一份好奇與未明。可是人間的千奇百怪,依續篇所言,有書友會儲藏一些蓋在古籍上的印章、有人非珍本書就不買、有人愛讀作者生平更甚於他的作品等等。

對於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我們似乎並不會百份百得到明白,但各人又會擁有一份對他人的信任、關切與惺惺相惜。如是,一場又一場的離散分合,一齣齣的淡然生活劇每天都輪流上演,之間的黏合即依賴「記憶」連繫那個時間、場所與人物。

貴子偶爾對舅父大驚小怪就扯高聲浪大叫的性格不明白,卻來得很喜歡;對男朋友偶爾的不解卻樂於接納,這場關係上的互相了解,不明白中卻處有莫大驚喜,對這份生活上驚喜的品味,即在「記憶」中儲藏。續篇《森崎書店》中,貴子經常回憶舅父小時候與她一起的點滴,過程中有往返小時候,也有3年前失意的自己,人與物雖只能在腦海中投影,甚至只是一個殘影,卻在現實間把思念的那個人更珍而重之。可見回憶的主題在《森崎書店》,乃是一場對所愛的人的回饋與珍重,儘管費了莫大的力氣去搞明白,但我們就是在一場不明白中,你我追逐而構成了「生活」。

誠如結尾,貴子引用了喜歡的作家所留下的說話作結
人會忘了許多事,
經由遺忘繼續生存下去,
可是人的思念就像波浪退去一樣,總會在沙灘上留下水紋

另一方面,曾在第一期中離開舅父五年,獨個兒生活的嬸嬸之所以會與他再經營書店,這伏筆的安排,原來嬸嬸得到了癌症,希望在餘生及死期前,共聚屋簷下再會愛人。
這消息與後來的死訊更把一向堅強樂觀的舅父撕開了三块,心碎得倒地不起,畢竟森崎書店曾是兩人相濡以沫的見證。貴子的角色恰好成了第一期時的舅父,那時為了貴子的哀傷而傾力施以安慰,續篇中貴子的成長,褪變成一所「森崎書店」,與舅父相識相知,感激他日從舅父中提取的心靈禮物,也信守嬸嬸在遺書中,望體恤舅父的承諾,結局相視而泣的兩人,淚水中的扶持,愛的輪替與施予就是來得如斯純真。

《森崎書店》是一個不失卻愛與希望的故事,面對時間的沖刷,也不忘某年某月,生活有過的驚喜與光榮,悲傷與滿足。縱使眼前險阻令人走路蹣跚,依然有着一日十步,十日千步的前進勇氣。畢竟時間就是一切,可是我們卻擁有「記憶」抗衡時間的挨擦。

眾角色的故事應該隨着續篇故事作結了,他們一眾在生活上的甜美與苦澀,似乎讀者在閱書後也能得到了莫名的勇氣,可在廣闊的大地中,吸入大口大口的新鮮空氣,再吐出悶熱,令自己豐沛了心靈上的一點什麼。

書中描寫的書店是一所下雨時,古書的味與雨水的聲交結一起的場所,四周的嘈雜聲會隨音源停止,而變得恬靜安寧。森崎書店對聲、味、視、嗅覺的描寫,令筆者神往得離開了自己。
但願每人心中都進佔了一間這樣的書店,得力於她,而不感飢渴。

Text:Jose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