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23

這個世界最壞罪名

有傳一個名為「蒲窩」的地方將會消失。理由是投資者不再投資。
若事情當真如此,一片少有的Band 友天地消失,那不是很可惜嗎 ?!
說好的西九還未有出現,
故有的已經都消失去了。
投資真的這麼重要嗎 ?!

「蒲」這個字對青年人來說既神秘又刺激。「蒲」又不失成熟,亦不至太老土。
在青年人眼中,是他們可見而又不可真正觸碰的一種燦爛生活,是花天酒地,夜夜笙歌的簡稱。

筆者年少時便愛「蒲」,在屋村樓下的走廊徘徊,拿著那錯覺以為是嘉士伯的Jolly Sandy,
故意把拖鞋拖行著走路,言談間發出比任何人都要感慨的嘆息,為著雞毛蒜皮的事在思前想後,
擺出滿心煩惱的樣子,要得把「蒲」的精髓千錘百鍊,便要把成熟兩字擺在街坊面前。
要發洩時找個罐子不停踢,要不把玻璃瓶放天上、在天上最高最遠的星光下,一個又一個煩惱被解決。令我想通的不是朋友言談有什麼精闢獨到,而是那氣氛吧。「蒲」於小時候的理解,是把多餘的力量散去的方法。

「蒲」被肯定並被利用為青年中心的名字,本來就很重要。
這個名字代表了一種價值觀,是對青年人那種具有發洩、反叛、自我、具力量的表現接收的
態度。就這樣中心聚集起一隊一隊具有潛質的年輕樂隊,年輕的力量在抗張之餘同時被吸收。
在這裡「蒲」不會讓人感到負面,而是一種表現和認識生命的方法,那不是很好嗎?
藝術與否跟本也不重要。

另一個正在消失的文化刊物是黑紙。一蚊一張的娛樂雜誌。
它們只是三個人組成的年輕團隊,出了十二期和一本黑紙字典便完了。
特別感到欣慰的是他們為讀者帶來了一種新衝擊,
被訪者也少有地被問及一些敏感問題。
例如問到杜文澤睇咸書、阿嬌最想殺的人、Eason 對自己葬禮的看法等。
需然它的價錢只是當下什麼也買不到的一元,但以價值計算,這個售價可能是對同行最大的諷刺。以利潤為大前題的各位媒體老闆,你們能對世界的發問,可能不值一元。

相對而言,黑紙似乎是一種對出版的反思和啓發,
因此我對它的消失沒有太大的失望。並非對它不感興趣,而是認同它作為一個啓發,
不應太長氣。努力吧。

最近也聽到牛棚最大的一個視藝單位也正準備在三月消失,那兒是很多年輕視覺藝術家第一個校外展覽場地。到這一刻為止,這單位還未有正式公報去向。只是行內人都猜到它的收場。

全港最大的免費藝術雜誌也被迫轉型,勉強加闊報導層面,但聽說初發還落得慘淡收場。

在佳節前,讓我們為不停消失又不停建立的文化嘆息一下,
為佳節夜蒲喝一杯醉前想一想這世界最壞罪名是什麼 ?! (但我喜歡這罪名)
 
文: Reds Cheung

Reds Cheung: 獨立視覺藝術工作者,希望在滴淚的生活中,還懂得批判,懂得浪漫。
逢星期四於 vapin 刊登